“剛剛看了武漢晚報《10萬元賞金該不該拿》的相關報道,身邊就發生一件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。這位農民工來到郵局后,稱他在公交車上撿到了這個錢包,與遠在成都的失主取得了聯系,準備將錢包及現金一起用特快專遞郵寄過去。

農民工潘師傅正在郵局郵寄歸還錢包。(圖片由黃陂區六指街郵政支局提供)

失主敬小姐給潘師傅發來的感謝短信。記者楊濤 攝
“剛剛看了武漢晚報《10萬元賞金該不該拿》的相關報道,身邊就發生一件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!弊蛱欤S陂區六指街郵政支局負責人李秀芬致電本報新聞熱線,反映當天上午郵局來了一位農民工,稱他前幾天在公交車上撿到一個裝有2075元現金的錢包,來郵局將錢包給成都的失主郵寄過去。
那位農民工50多歲
“錢包、現金要一起寄,這個寄包裹的顧客很奇怪!崩钚惴艺f,當天上午10點半左右,郵局營業大廳來了一位50多歲的農民工,上身穿一件墨綠色迷彩服,下身穿藍色運動褲,手里拿著一個白底花紋的錢包。
這位農民工來到郵局后,稱他在公交車上撿到了這個錢包,與遠在成都的失主取得了聯系,準備將錢包及現金一起用特快專遞郵寄過去。
“按規定,用包裹郵寄現金是不被允許的。”李秀芬說,他們通過核實身份信息,再次確認錢包失主,于是建議這位農民工將錢包及包內物品用包裹郵寄,而現金則直接匯到對方賬戶上。
“相比那個摩的司機,這才叫拾金不昧。”李秀芬說,雖然現金數量并不巨大,但這位農民工沒有私念,主動提出歸還,確實難能可貴,這樣的精神才值得褒獎。
車上撿到錢包差點被冒領
這位歸還錢包的農民工叫潘建華,58歲,家住黃陂區六指街鄭田村,在浙江寧波打工,國慶過后抽時間回家收稻子、種油菜。潘師傅昨天告訴記者,10月10日中午,他在漢陽鸚鵡大道倒口南村站,上了一輛704路雙層公交車,準備到漢口火車站轉乘汽車回黃陂。
公交車開到漢口青年路時,潘師傅提前從車廂二樓下到一樓。見還有一段路程,他再次坐到車廂尾部的空座位上。在左側倒數第二排的空座位上,他發現一個白底花紋錢包,只有手掌大小,但鼓鼓囊囊的。
潘師傅立即大聲提醒;“是誰丟了錢包?”坐在最后一排一名20多歲的女子忙說:“錢包是我丟的。”潘師傅沒多想,就把錢包遞給她。
旁邊一位婆婆不停地給潘師傅使眼色。潘師傅趕忙問女子:“你人坐在后面,錢包為什么在前面?”女子沒有作答,不好意思地將錢包還給了他。車到青年路機場河站,潘師傅匆忙下車,回到黃陂老家已是下午兩點多。
兒子通過名片聯系上失主
回到家后,潘師傅才打開錢包,清點物品發現,里面裝有2075元現金,1個U盤,1串鑰匙,還有多張名片,以及化妝品若干。
潘師傅說,錢包雖然被他撿到,但沒法聯系失主,心里還是不踏實。兒子建議他交給當地警方,他心想,既然已經回家了,一下子也聯系不上失主,等把稻子收了再送交警方。
前晚,兒子仔細清點包內的名片時發現,其中有7張名片是同一個人的。說不定這個人就是失主,于是兒子按照名片上的號碼撥了過去。
接電話的是一位年輕女子,對方說,自己就是錢包的主人。她還說對了錢包的形狀、大小,以及包內的所有物品。
昨天上午,潘師傅就趕到了六指街郵政支局。
“這都是應該做的,沒什么可表揚的!迸藥煾翟诮邮苡浾卟稍L時說,要是不把錢包及時還給人家,他心里就會不安。
“我怎么這么幸運!”
“我怎么這么幸運!現在感覺特別開心。”昨天下午,記者通過電話與失主敬小姐取得聯系時,她仍然難以抑制感激之情。
“我要好好感謝潘叔叔!”敬小姐說,昨天上午,收到匯款后,她特意發了短信表達謝意,并表示下次來武漢,一定到潘師傅家親自拜訪。
敬小姐說,她剛剛畢業半年多,在成都一家公司上班,來武漢出差也有近半年時間,最近一直在漢陽忙糖酒會展銷。10日中午,忙完工作后,她到漢口趕火車回成都,因為當時攔不到出租車,她就隨意登上了一輛開往漢口的704路公交車。車開到青年路航空路站時,她匆匆忙忙下車,不小心將錢包落在座位上,直到后來到王家墩附近的朋友家時,她才發現錢包丟了,只好找朋友借了錢。
“當時特別著急,晚上就要趕回成都的火車。”敬小姐說,她連忙攔了一輛出租車,趕到學府北路康居五路附近的704路終點站。車隊幫他調取了車載監控錄像,但沒有看到有人拿過她的錢包。萬般無奈之下,她只好報警求助,在派出所做完筆錄后,民警勸她先回成都,以免誤了火車,這邊有消息就會及時通知她。當晚,她就坐火車回了成都。
敬小姐說,錢包丟了之后,她已經放棄尋找。前晚7點多,她接到潘師傅兒子的電話,“我當時還不敢相信,覺得這真是個意外。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,因為我遇到了潘叔叔這樣的好心人!
這才叫拾金不昧
撿到他人財物不隱瞞下來據為己有,這種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直以來為世人所贊揚和提倡。尤其是當財物數額巨大,對撿拾者有足夠誘惑力的時候,拾金不昧就更顯得可貴。因為它不僅體現了對私人財產的充分尊重,也表明一個人除了物質追求之外,還有著更高的精神追求和理想。
我們常說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”,誰都有大意的時候,有丟東西的時候。因此,不貪戀遺失之財,是拾金不昧的第一個層面。由此引申出了拾金不昧的第二個層面,即保管好他人財物?梢哉f當我們接手遺失財物的時候,往往在道德上就產生了守護的義務,古人謂之“ 受人所托,忠人之事”。拾金不昧的第三個層面,就是如潘師傅一樣,不僅不私占、完好保存,還要努力尋找主人盡力歸還。他的做法,正是對拾金不昧的最好詮釋。
清代人曾記載了一個窮秀才拾金不昧的故事,其中特別談到,窮秀才拒絕了失主的酬謝,他說:“拾金而人不知,皆我物也,何利此數金乎?”雖然從鼓勵大家做好事的角度,接受酬謝無可非議,但百多年前這番話,仍值得我們深思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