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剛開始只是想做一個公益性的網站,現在感到的是責任。”昨日17時,正在太原下元商貿城散發名片的太原失物招領網創始人郭雄對《山西青年報》記者說。郭雄是一個開了8年出租車的司機,2011年7月底創辦了太原失物招領網,僅一個月的時間就收集到2000余條信息,令人高興的是:在網站成立整一個月之際,一位失主通過郭雄的努力找到了自己的物品。
成立公益網站
郭雄在8年的出租車營運過程中,發現很多人在乘車時會丟失物品,雖然通過電視、報紙等媒體進行尋找,但仍有不少失主找不到失物,而失物也回不到失主的身邊。他是一個電腦迷,發現互聯網上很多地方開辦了失物招領網站,為人們提供失物登記信息。受此啟發,7月底,他花費2000元,創辦了太原失物招領網,而此網站為公益性質。他的原則是為各種失物與失主免費提供信息,搭建平臺收集失物信息。
建立網站后,郭雄自費印制了5000多張名片,每天到處收集失物信息,到公交車站、火車站、汽車站散發名片,與交警、環衛工人聯系,請他們撿到失物后,立刻通知他。
“您好,我昨天晚上在五一廣場與柳巷附近丟了錢包,里面有銀行卡、身份證,因為我是外地人,補辦這些的話比較麻煩,希望你可以幫我找到。”8月15日,郭雄的QQ上有這樣的留言。收到信息的他,很快與柳巷的環衛工人聯系,讓人家留心。然而過了兩天,依然沒有消息。為了幫助這位失主,第二天,郭雄又將柳巷的環衛工人梳了一遍,雖然沒有找到,但失主很感激他。
第一次為失主尋到物品
8月27日9時30分,郭雄正開著出租車,忽然接到了一個電話,原來是環衛工人師師傅打來的!拔矣謸斓搅艘粋錢包,里面有身份證、銀行卡,一張大同大學的圖書借閱卡,最主要的是還有一張明天9時08分太原開往大同的火車票!甭犞鴰煄煾导鼻械谋磉_,郭雄等不及下班后再向網站上傳信息,立即給“學勇便民服務室”的劉姐打了電話,把物品的詳細信息告訴了她,請她立即幫忙把信息登記上網站。
“登記后,我還是不放心,畢竟網站成立時間短,知道的人不多,失主要是看不到網站的信息怎么辦呢?通過114查到大同大學的電話,可是一直無人接聽。”郭雄說。
這時,有兩個華北廣播電視學院的學生上了他的車,他想到大學生之間都互相聯系的很多,也可能有同學在大同,郭雄向她們說明了情況。她們馬上打通了大同同學的電話,還將具體的情況發了短信。
信息迅速在大同大學的校園內傳遞著。
“找到了!”但這身份證上的學生已經畢業,前段時間也確實丟失過錢包。這位學生馬上給在學校的同學打電話,詢問是否有和自己同名的人。18時左右,信息反饋回來:有一位同學正在太原,并在火車站丟失了錢包。經過8個小時的尋找,那位同學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物品。
“現在,我從一個公益性的網站中,感到了自己的社會責任。為了更多的失主可以找到丟失的東西,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項公益事業中。”郭雄說。